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_第1页
1/10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_第2页
2/10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_第3页
3/10
按:三年前,张维迎在本文中提出“既得利益补偿论”,触犯众怒,引来穷追猛打,被授予“既得利益集团的乏走狗”的桂冠,可谓朝野瞩目。刚刚逝去的 2008 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对改革的争论一时间又沸沸扬扬,或许是俺孤陋寡闻,总觉得其讨论与三年前这场争论相比未必来得深刻,因为张维迎的看法明确触及了任何改革都无法避免的紧要问题:如何对待既得利益。因此,即便我们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不能不面对他提出的问题。要对其有所评判,我们先要平心静气地了解和思考他的理由。另外,在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柏克和清爷提到的迈斯特都对这一绕不过去的问题有过论述。因此,把张文贴在此请诸位高人评论,俺也能从中学到些东西。 张维迎: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财经界》2006 年第 6 期) 在目前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争论中,情绪发泄多于理性思考,直觉判断压过逻辑分析。对一个民族来说,大众情绪是一种血性,有它的价值,但仅有情绪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思考,因为仅靠情绪发泄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 (1) 什么是理性思考? 什么是理性思考?我理解的理性思考,至少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理性思考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变革和政策优劣时,必须考虑政策的可行性,把这项政策与可行的替代政策(alternativ e)相比较,而不能把现实中根本不可行的理想目标作为反对一项政策的理由。以讨论收入分配为例,设想社会由两个居民组成,考虑 A、B、C 三种状态:在A 状态下,每人各得 100;在B 状态下,第一个人得 120,第二个人得 180;在C 状态下,每人各得 150。再进一步设想现在处于状态 B。那么,如果这三种状态都是可行的,社会最优的安排应该是状态 C;但是,如果状态 C 不可行,我们就不能用状态 C 批评状态 B。如果不考虑可行的选择,非要两个人收入均等,我们只能走向状态 A,两个人都受到损害。当然,如果全社会的价值观是平均分配偏好于任何收入差距,由状态 B 退到状态 A 也可以,但我们绝不能把不可行的状态 C 当目标去追求,否则就是不理性的。在当前有关改革的讨论中,一些人全然不考虑政策的可行性,不考虑政策的激励相容条件是否满足,习惯于用乌托邦理想蛊惑人心,对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害无益。 第二,理性思考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变革和政策的优劣时,必须尽量超脱于自身的地位、身份、利益,必须讲公共理性,学会换位思考。俗话讲,“公道不公道,打个颠倒”。比如说,不能因为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理性思考中国改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