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肃的地震分布

甘肃的地震分布_第1页
1/9
甘肃的地震分布_第2页
2/9
甘肃的地震分布_第3页
3/9
甘肃的地震分布 甘肃省位于强烈隆起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地壳厚度变异带上,横跨中国大陆东部地台与西部地槽区的交接带,境内地形和地质构造极其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中国几个大的主要构造体系,如祁吕贺山字型构造、新华夏构造、河西构造等,均在甘肃省境内展布或转弯、交汇。由西向东规模巨大的阿尔金活断层、昌马活断层、龙首山北缘活断层等,几乎遍布整个甘肃省,也控制了甘肃省强震省活动成带不均匀分布的特点。据统计,从公元前193 年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陇西(今临洮)地震以来,两千多年中甘肃省内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147 次,其中6 级及6 级以上地震37 次, 7 级及7 级以上的大地震15 次, 8 级及8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4 次(包括当时属于甘肃省管辖的 1920 年海原8.5 级特大地震)。 这些破坏性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地震活动区带上。 ( 1)南北地震带 这是中国大陆著名的一个地震带。在甘肃省展布范围北起民勤与宁夏、内蒙接壤,南至文县,与四川、陕西、青海相连,基本包括了甘肃的中、东部地区。周围北有银川地震带,西有河西走廊地震带和祁连山地震带,东与渭河平原地震带相通,南接南北地震带中段进入四川。该带地震活动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自公元前193 年有历史记载以来,带内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65 次,其中7 级以上地震12 次,甘肃省历史上仅有的4 次 8级以上特大地震均发生在本区。带内地质构造纵横交错极其复杂,有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大型走滑断裂带,深部南北向构造显著,控制了带内强震的发生。历史资料分析表明,带内地震有由南向北,自西向东迁移的特征,现今弱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条带性、围空和交汇的特点。由于该带展布区域是甘肃省工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因此,既是甘肃省重要的地震活跃区带,也是受地震灾害影响破坏最重的地区。 ( 2) 河西走廊地震带 包括祁连山地震带和 民勤地震带,走向呈北西西向展布,东端与南北地震带西翼接壤,西邻阿尔金地震带,北越金塔、阿拉善进入内蒙,南界进入青海境内。本带内发生的地震多受北西西向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所控制。根据有关资料记载, 从公元180 年高台西表氏7.5 级地震起至今1700多年来,共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46 次,其中8级特大地震一次,7 级以上4 次,6 级以上6 次。强震多沿断块边界具有西迁北移的特点。资料表明,进入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本带地震活动具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甘肃的地震分布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