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26 页)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十二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作用和经络养生提到经络,信任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者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信任这些大家都不会陌生。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奇的面纱,我们揭开后就能发现其中那些很有用、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人体内的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就是路,指的是大并且深的直行主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并且浅的横行支脉。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错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使人的生命得以延续。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者老觉得身体的某个地方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种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很快就恢复了,就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者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使人身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种症状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逝或者减弱,达到了通则不痛的目的。为了预防我们身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知道身体哪儿堵住了,我们就得知道经络到底在哪里。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分布于下肢的称足经。分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分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经脉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1、卯时( 5 点至 7 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2.、辰时( 7 点至 9 点 )胃经旺,有利于消化。3.、巳时(9 点至 11 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4.、午时(11 点至 13 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5.、未时(13 点至 15 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6.、申时(15 点至 17 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