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1 目的为准确辨识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并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效控制,使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做到预防为主,特制定本程序。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3 职责3.1公司办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订和解释工作。3.2设备安全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3.3设备安全部负责不可承受风险的汇总评价、制定措施。3.4各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危险源辨识,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将其结果上报设备安全部审批、备案,并负责控制措施的实施。4 规范性用文件4.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T138614.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74.3机械加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GB 12299-904.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 物理因素 GBZ2.2-20074.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45 工作程序5.1 原则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参考本文 4 条款相关标准,结合日常工作经验进行识别。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识别危险源应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识别的范围包括:a) 各部门日常办公活动;b) 产品的生产、安装、维修、改造等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c) 新建、技改、检修工程及采用新工艺;d) 所有使用中的系统设备、设施;e) 所有使用的化学危险品;f) 所有进入现场工作人员的各种活动;g) 作业场所不良环境等。5.2 危险源的辨识5.2.1 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所辖范围内危险源辨识,应组织全体员工讨论,现场观察进行辨识。5.2.2 危险源识别要考虑六种类型a.物理性危险因素;b.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危险因素;d.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e.行为性危险因素;f.其他风险因素。5.2.3 危险辨识的步骤5.2.3.1 可以采用过程分析法、经验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时应发挥全体职工的智慧和力量。5.2.3.2 各部门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表》,并进行初步评价后报设备安全部汇总、评价等级。并以此编制《 高风险危害因素一览表》。5.2.3.3 公司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危害因素进行确认及补充后发至各有关部门。5.2.4 新项目、施工类项目的辨识要求公司发生新建、扩建项目,或则承担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改造等施工类项目时,责任部门应根据本文的要求在项目的策划准备阶段,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