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梳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流量小,汛期短,冬季有结冰现象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苹果、桃、梨等东北地区冷湿的环境发育了“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一、北方地区自然环境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花生、大豆。(3)华北平原农业发展。制约条件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二、南方地区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地形复杂,东西差异显著: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干湿)区,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冬季无结冰期,地表水丰富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水果:香蕉、柑橘、菠萝等农业发展优势: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水热条件优越。耕地为水田。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三熟三、西北地区自然环境1、突出的位置特征是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河流);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3、气候特征及其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400~50 毫米以下),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原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被山脉重重阻隔,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全年少雨。因此,西北地区河流稀少,水量较小,水源多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夏季气温高,水量较大。由于降水少,传统1措施跨流域调水发展方向节水农业民居多为平顶屋。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自然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是: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4、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畜牧业——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四、青藏地区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西南部,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为界,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