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静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在我国, 静脉产业出现的比较早,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 20 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萌芽, 但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度, 只是处于废旧物资回收与利用阶段, 与今天所讲述静脉产业相差甚远。二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 国家为了扶持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先后投资2 亿元。与此同时,民间自主的废旧物资回收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当有力量的一些个体私人回收形式。三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的经营逐渐放开, 民营企业不断介入废旧物资的回收, 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个体私人回收大军。四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 循环经济理念被引入我国, 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静脉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源循环再生体系初步形成。五 21 世纪至今,进入新世纪,经济飞速发展,一些列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发展静脉产业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政策导向日趋明确,经费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静脉产业园成为我过部分生态工业园以及垃圾处理厂等的转型趋势。目前,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相对于许多发达国家,我们的静脉产业还是相对滞后的。我国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再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再生资源化水平还不高,总的二次资源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 30%左右, 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250~300 亿元。2003 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 5 800 多万吨, 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 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43%;再生铜产量 93 万吨,占铜产量的 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 3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 6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 个百分点。此外,我国每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预示着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再生资源化水平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静脉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国内静脉产业园特点编号1名称主导企业产业特色青 岛 新 天 地 新 天 地 环 境 我国第一个静脉产业类国家生态静脉产业园服务集团工业示范园,集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的收集、运输、综合利用与处置于一身,以“ 3R”为指导原则,划分为研究区、实验区、生产区、服务区 4 个功能区和 1 个预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