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是企业展开自我约束、调节、控制的内在机制,发挥了非常关键的管理作用。企业构建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信息质量提升、防控企业经营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意义。构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否持续下去。企业在诸多控制程序下,尽管会限制企业的发展速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被竞争对手赶超的情况,但如果缺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问题,导致企业的生产发展受到影响。所以,企业必须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实施,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第二章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第一节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历史演进一、国外文献综述(一)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研究第一阶段,从 18 世纪产业革命到 20 世纪 40 年代,该阶段是早期的内部控制牵制阶段。内部牵制逐渐成为了内部控制的雏形。最早在 1936 年,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第一次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20 世纪 80 年代,该阶段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相比于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仅仅是针对组织内部的分工,所涉及的内容更加系统全面,几乎包括单位内部的全部控制方法和程序,并且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会计控制。Swayze(1946)1指出内部控制的建立并不是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展开的应对,而是出于自身的管理需求,并且还提出了内部控制是组成会计系统的重要部分。第三阶段,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该阶段是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在 1988年出台的《审计程序说明第 55 号》的文件中,首次提出了结构三分法,即会计制度、控制环节、控制程序。学者Rotch(1993)2内部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仅仅涉及到会计要素,还需要包含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规划、组织架构、绩效考核、员工晋升和激励制度等内容。第四阶段,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该阶段是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在 20世纪 90 年代初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及发生了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简称 LTCM)事件3,直接呈现出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内部治理存在问题,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和不足,特别是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所以,为了支持企业能够更主动积极的解决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治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