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三讲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课题设计方案

第三讲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课题设计方案_第1页
1/6
第三讲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课题设计方案_第2页
2/6
第三讲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课题设计方案_第3页
3/6
1 《公共安全管理学原理》课堂设计方案 第三讲 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 吴晓涛 授课班级:安管10-1、安管10-2 授课方式:板书 授课时间:6 学时 授课设置:本部分安排3 讲,第一讲介绍基本概念,第二讲基本理念,第三讲介绍基本原则。 核心问题: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授课时间: 2 0 1 2 年5 月7 日上午第二大节 授课地点:1 号教学楼1417 ——课程导入—— 第一,前两次作业的总结归纳。强调基本的规范,引导查阅文献的方法,提倡独立思考与创新。 第二,提示学生:本讲内容理论性较强,有一定难度,需要下工夫学习。 第三,提问了解PPD-8 的学习情况。 第四,引导学生阅读本次课堂讨论材料,深化讨论“Definition”、“Vision”和“Mission”。 一、基本概念——致灾因子、脆弱性、风险 2 I. “致灾因子”(hazard)概念及内涵  Hazard 一词来源于法文中的 hazard(一种掷骰子赌博)或阿拉伯文 al-zahr(骰子)  Hazard 常翻译为:致灾因子、危险、危险源、风险源等。我们采用“致灾因子”。  “致灾因子”概念:会潜在地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安全、个人财产和自然环境的危险源。  通俗地讲,致灾因子是一个自然、技术或社会现象。它对人们及其周围的环境构成了威胁,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  人们常犯的错误:“致灾因子等同于风险或灾害”。例如:地震不同于地震灾害,洪水不同于洪灾。  致灾因子通常分为自然致灾因子(natural hazards)和技术致灾因子(technological hazards)。  自然致灾因子(natural hazards)是源自自然地极端事件,可分为气象致灾因子、水文致灾因子和地质致灾因子。  技术致灾因子(technological hazards)是源自人的控制过程,但其影响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特别强调,要管理致灾因子,首先必须了解它们。每一种致灾因子都有不同的产生原因和结果,并且每一类致灾因子都有一系列不同的特点。不仅需要了解其原因和结果,也要了解每一类致灾因子的不同特点。  提示强调:了解熟悉不同类别致灾因子的形成机理及主要特点。 II. “脆弱性”(vulnerability)概念及内涵  “脆弱性”(vulnerabil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vulnerabilis,意思是“受伤”。  在应急管理领域,脆弱性主要衡量人或事物相对于致灾因子的易损性。FEMA(1997)定义“脆弱性”(vulnerability )为“具有潜在的引起不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三讲公共安全管理的理论——课题设计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