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气管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是指经皮或口、鼻将特定的管道置入气管内,建立一个人体与外界直接通气的人工气道,以缓解各种因以上呼吸道导致的呼吸困难或为呼吸机治疗提供气道准备。器官切开术和气管插管术常用于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第一节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气管切开术是将颈断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置入适当大小的金属或塑料气管套管,以接触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直难过常见手术。目前,气管切开有 4种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出血、皮下气肿、气胸及纵隔气肿、窒息、气管食管瘘致伤口感染等。 一、出血 (一)临床表现 1、一般切口部位会有轻微的渗血,量少,24小时后可缓解。 2、手术过程和患者自身的某些因素可造成切口部位出现活动性出血、良多,24小时后不能缓解。 (二)预防措施 1、手术前必须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当凝血功能障碍时慎行此手术。 2、手术中采用钝性分离技术,减少微小血管的损伤。 3、切口尽量要小,以刚好暴露气管可以置入套管为宜。 4、手术损伤小血管时要严格结扎,关闭伤口前确认切口内没有出血。 (三)处理措施 1、少量渗血无需处理,24小时后会自然缓解。 2、出血量较多时,可在伤口处滴止血药如去甲肾上腺素、酚磺乙胺(止血敏)等。 3、如止血无效后可在切口内填充凡士林纱布压迫止血。 二、皮下气肿 (一)临床表现 经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头颈部皮肤出现水肿,触之有捻发感。 (二)预防措施 1、气管前软组织不宜分离过多。 2、气管切口不能外短内长。 3、皮肤切口不宜缝合过紧。 (三)处理措施 1、轻微的皮下气肿组织可自行吸收。无需做特殊处理。 2、严重的皮下气肿可经皮气肿引流减压。 3、如患者病情允许尽早撤除呼吸机,皮下气肿可自行缓解。 4、如患者病情较重,不能撤除呼吸机且皮下气肿进行性加重,可考虑改为气管插管。 三、气胸及纵隔气肿 (一)临床表现 患者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二)预防措施 1、右侧胸膜顶位置较高,儿童尤甚。在气管暴露时避免向下过多的分离而损伤胸膜导致气胸。 2、手术中不宜过多分离气管前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