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戏治疗的主要学派 重点: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 难点: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 第一节 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 一、历史回溯 运用游戏治疗是精神分析学派之首创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疾病的产生源于一个或几个人格结构无法发展,或这些结构之间的冲突。 精神分析的精髓在于解释,这种解释聚焦的是无法倾诉出来的深层次的纠结。 1.弗洛伊德为儿童游戏治疗奠定了基石。 他认为:游戏对儿童人格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制约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积累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因而具有“治疗”的作用。受“快乐原则”的驱使。 2、赫尔姆斯架起了精神分析学派和游戏治疗的桥梁。 她是经精神分析学派理论与游戏治疗结合起来的第一人。 3、安娜·弗洛伊德与梅兰妮·克莱因拓展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 二、核心概念 补充: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 意识:能被人感知和觉察的心理活动和内容,如记忆、思考、观念、态度等。 2. 前意识:通常情况下潜隐,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去可以回到意识能够被人觉知的心理内容,如通过努力回忆而想起的往事,梦和日常生活中口误所显露的内容。 3. 潜意识:心理结构中深藏不露的潜隐意识,包括各种本能和被意识(各种社会规范和观念)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 (一)人格理论概念 1.本我指人格结构中与生俱来的原始欲望、非理性的冲动和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由于被压抑的缘故,本我处于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层面,但压抑并不能使之消失,本我总是试图冲破压抑表现自己。它在个体的精神生活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自我:指人格中理智又现实的部分,调节着本我与外界的关系以及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行事。 3. 超我是人格中的道德良知部分,它超越生存需要,追求美德与卓越。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超我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之中。 三、游戏治疗实践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主要有三种用途:一是用作与儿童建立分析性关系的一种方式。二是观察的媒介和分析数据的来源。三是儿童通过分析者的解释,来释放潜意识中的困扰情绪。 1、游戏治疗实施的理论依据 克莱因认为运用游戏来分析儿童健忘或被压抑的负面情绪,还原儿童的真实世界,乃是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治疗之关键所在。 2、游戏治疗师应采取的态度 无论是在游戏过程中,还是对游戏结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