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理论、特性、物像关系及系统组合。 [考试内容] 通过作图法或计算法来了解分析理想光学系统的基本成像特性、物像位置关系的求取等。 [作业] P37:2、3、4、5、6、7、8、9、10、11、12、17 第二章 理想光学系统 §2 ---1 理想光学系统及共线成像理论 一、理想光学系统(1 8 4 1 年高斯提出的,故又称为高斯系统) 理想光学系统是一假想的、抽象的理论模型。 所谓理想光学系统就是能够对任意宽空间内的任意点,以任意宽光束成完善像的光学系统。 二、共线成像理论(是理想光学系统的理论基础) 1、物空间中的每一点都对应于像空间中相应的点,且只对应一点,我们称为共轭点; 2、物空间中每一条直线对应于像空间中相应的直线,且是唯一的,我们称之为共轭线; 3、物空间中任一点位于一条直线上,在像空间中其共轭点仍位于该直线的共轭线上。 简单的说:物空间的任一点、线、面都有与之相共轭的点、线、面存在,且是唯一的。 §2 -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一、基点及基面 基点就是一些特殊的点,基面就是一些特殊的面。正是这些特殊的点与面的存在,从而使理想光学系统的特性有了充分体现,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点基面的特性,才能够分析计算理想光学系统。 基点:物方焦点,像方焦点;物方主点,像方主点;物方节点,像方节点。 基面:物方主面,像方主面;物方焦面,像方焦面。 二、 焦点、焦面 1 、焦点(物方焦点、像方焦点) ABE 'F ' 图 2-1 理想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 现有一系统如图,光线平行于光轴入射(理解为物在无限远的光轴上),那么根据共线成像理论,一定在像空间有一条直线与之相共轭,且是唯一共轭的。则这条共轭的光线与光轴有一交点,称为像方焦点,用来描述,(又称为第二焦点或后焦点)。 'F 同理,从右方无限远处射入的平行于光轴的光,经系统后也一定有一共轭光线,它也将交光轴上于一点 F,则 F 叫物方焦点;同样,从 F 发出的光经系统后,也一定变为平行光。 2 、焦平面(物方焦面、像方焦面) 物方焦面:过 F 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像方焦面:过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F焦面上一点发出的所有光,经系统后一定变成斜平行光束;而当斜平行光射入(可能是任意方向的光)时,一定会聚于像方焦面上一点。所以焦面实际上是许多不同方向的光的会聚点的集合。在焦点则是焦面上的最特殊的点,它是平行于光轴的光的会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