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数列”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房山区实验中学 张红娟 一、基本特色 1. 用函数的观点和递推的观点理解数列,加强数列与函数的联系。 2. 应用代数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解数列问题。 3. 数列的相关计算,贯彻算法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编程计算。 二、值得研讨的问题 1.数列在高中数学中的教育价值。 2.在数列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推理能力。 三、地位与作用 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也是近代数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数列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数列正是在将各知识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不少关于恒等变形、解方程(组)以及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都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学习这一章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列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归 纳 、猜 想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 好 素 材,数列与函数、三角 、不等式、数娄 归 纳 法、解析几 何、应用问题等有着广 泛 的联系,有很强的综合性,是高中代数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良 好 素 材。 四 、本章重点、难 点 1.重点:( 1) 数列的概 念 ; ( 2) 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 式与前 n 项 和公 式; ( 3) 等比数列的通项 公 式与前 n项 和公 式。 2.难点:(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五、教学内容安排 本章共有三大节,教学约需12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节次 内容 课时 2.1 数列 2 课时 2.1.1 等差数列 1 课时 2.1.2 数列的递推公式 1 课时 2.2 等差数列 4 课时 2.2.1 等差数列 2 课时 2.2.2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 2 课时 2.3 等比数列 4 课时 2.3.1 等比数列 2 课时 2.3.2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2 课时 小结与复习 2 课时 六、教学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好本章的教学要求 由于本章联系的知识面广,具有知识交汇点的特点,在应试教育的“一步到位”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本章的教学要求很容易拔高,过早地进行针对“高考” 的综合性训练,从而影响了基本内容的学习和加重了学生负担 事实上,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在高一(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