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一 、 名 词 解 释 1、 母 语 : “母 语 ”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 社团使用的语 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 ”。一 般 情 况 下 , 母 语 通 常 是 幼 儿 出 生 后 最 先 接 触 、 习 得 的 语 言 。 也 被 称 作“第一 语 言 ”。 2、 目标语 : “目标语 ”,也称“目的语 ”,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 言。这种语 言 可能是 他的 第二语 言 、 第三语 言 甚或第四语 言 。 它强调的 是 学习 者正在学习 的 任何一 种语言 , 与学习 者的 语 言 习 得 环境无关。 美国学生 无论在美国学习 汉语 , 还是 在中国学习汉语 , 其目的 语 都是 汉语 。 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 法语 , 那么法语 也 是 他们的 目的 语 。对第二语 言 学习 者而言 , 母 语 对其目的 语 的 习 得 具有重要的 影响。 3、 第二语 言: 相对于第一 语 言而言,指在母 语 之后再学习另一 种语 言。第二语 言 习 得可能发生 在自然环境, 也 可能在正规的 课堂环境中。 在课堂环境下 学习 的 第二语 言 被称 为外语 。 Ellis (1994)“第二语 言 ”是 相对于学习 者习 得 的 第一 语 言 之外的 任何一 种其他语 言 而言 的 。 因此, “第二语 言 ”自然包含第三、 第四或更多的 其他语 言 。 4、 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 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 最 终目的 是 为了预测母 语 对第二语 言 学习 可能会造成的 影响, 即第二语 言学习 者受母 语 干扰可能会出 现的 错误, 从而确定教学的 重点和难点, 采取相应的 预防性措施。 5、 第二语 言习得: 人们在自然的语 言环境中或者课堂环境中潜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获得母 语 之外的另一 种语 言。 6、 中介语 : “中介语 ”(interlanguage)这一 概念是 由语 言 学家塞林克(L.Selinker)于 1969 年提出 来的 。 中介语 是 指在第二语 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 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 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 种既不同于其第一 语 言也不同于目的语 、 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 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 言系统。 7、 偏误: 偏误是对正确语 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 系统的 , 有规律的 , 它反映说话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