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知识理论 英国哲学家波兰尼于1958 年在《个体知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缄默知识的概念,他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种形式。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知识,缄默知识是指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波兰尼的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能够言说的”。 波兰尼提出的理论,现已得到国际社会科学界广泛的认同。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1)知道是什么的知识,即关于事实的知识。(2)知道为什么的知识,如有关自然法则与原理方面的科学理论。(3)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做某些事情、完成某种活动的技艺与能力。(4)知道是谁的知识,涉及谁知道如何某些事的信息。 在这里,前两类知识主要通过书籍、报刊、光盘、数据库等载体,能够用语言、文字、数字和图 表清 楚 地 表达的知识,属 显性知识,后 两类往 往 难 于编 码 和度 量 ,是存 储 于人 们头 脑 中的属 于个人 经验、诀 窍 、灵 感 的那 部 分知识,常 隐 含于人 的行 动之 中,属 难 以量 化 处 理的隐 性知识。 (一)、什么是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相 对 于显性知识而 言的。它 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是一种经常 使 用却 又 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 号 予 以清 晰 表达或 直 接 传递 的知识。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 动中所拥 有的知识,这种知识即是所谓 的“行 动中的知识”,或者 “内 在于行 动中的知识”。对 知识的表达而 言,行 动是和语言同样根 本 的表达方式。 1.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区 分 (1)显性知识是规 范 的、系 统 的、公 共 的,而 缄默知识是难 以规 范 的、零 星 的,并 且 常 常 具 有浓 厚 的个人 色 彩 ,与个体的个性、经验以及所处 的情景 交织在一起 。 (2)显性知识所陈 述 的内 容 往 往 得到了科学的证 实或 检 验,而 缄默知识背 后 的科学道理还 不甚 明 了。 (3)显性知识是稳 定 的、明 确 的,是能够复 现的,而 缄默知识难 以捉摸 、含 糊 不清 ,没 有定 形。 (4)显性知识通常已经经过编码或者格式化、结构化,因此,可以用公式、定理、规律、原则、制度、法规、软件程序和说明书等方式来表达,而缄默知识尚未编码和格式化,更多地需要用诀窍、个人特技、习惯、信念等形式呈现。 (5)显性知识的使用者对所使用的知识有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