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学与美育》课程总复习 一、课程的特点 1.对学科的界定。本课程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出发,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把美学规定为与自然科学实质相同的“科学”,或者同语反复地将美学的对象规定为“审美关系”或“审美价值”等。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的基点上,对西方 19世纪末期以来发生的“语言论转向”以来的文化符号学-语言学观点加以改造,形成新的“符号实践”观点,并把这个基本观点贯串到对美、审美、艺术和美育等过程的论述之中。 2.将审美文化形态纳入课程内容框架之中。 3.在讨论形式美时,吸收了学术界的有关新成果,突出不同文化传统在形式美选择中的作用。 4.其它应注意的地方。如对艺术美的分类及特点作了较以往更清晰而实用的界说;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从青少年“认同”角度考察美育的地位和功能等。 二、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是“符号实践”的观点。 美学。美学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美学的定义可以这样来描述:美学是从具体审美活动中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它的基本问题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如何生成、维护和发展。 美。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美的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感染性。 自然美。自然美指人所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界事物的美。自然美具有自然性、形式性和变易性特征。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 艺术和艺术美。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为观众所体验的具有表现性的生命符号。艺术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人类创造的艺术的美,是艺术符号系统所显现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的形象。艺术美的特征在于形式与意蕴的统一,创造与规范的统一,个体与社会的统一。 美感。美感来自于人类的符号实践,是在主体与对象互动中产生的、由感性力量超越心理结构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美感是人的自由的象征性实现。 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自活动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瞬间直觉,是心灵在直觉中的建构,是意义在瞬间的生成。审美体验的特征是具有原构性、历构性、超构性和预构性。 美育。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美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