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设计美学 一、美学 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的感性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审美现象的学问,是对审美经验的反思。它既不是纯抽象的哲学理论,也不是直接指导文艺创作和欣赏的文艺理论。 黑格尔认为美学应该以艺术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哲学高度上确定艺术的本质;而古典美学认为美具有实体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美学应该以客观的美为研究对象;康德把审美定位于情感领域,属于鉴赏判断…… 美学在经历了以上历程之后,美学的研究对象变得逐渐清晰: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审美活动既包括艺术活动,也包括其他审美活动,如自然审美、社会生活审美等。美学不仅要研究艺术,也要研究一切审美活动;不仅要研究审美主体、美感或审美对象,还要研究统一的审美活动或审美现象。审美,是以自身为目的、以形象为媒介的体验活动。审美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探索性质的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直接体验,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的感受;另一类是评价性质的神美活动,是对感性经验的回味,对直接经验的超越、升华。 二、美学简史 AESTHETICS,源于古希腊的感性学,感觉学。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发表《美学》一书,把美学明确作为独立学科,以完善其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 美学理论的诞生、完善和发展并不如人类的审美活动那样轻松,在经历了本体论、认识论、语言论几个历史阶段后,人类对美学的研究开始进入当代美学阶段。 人类的美学思考同步于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这种朴素的美学思考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促进了美学的发展。 由于历史的具体原因,中国和西方对于美学的探求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对人类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逻辑学对应理性认识,伦理学对应意志活动,美学则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在此之前,美学观点和理论散见于文艺理论、政治学、哲学、历史、伦理学等学术著作中。 自从美学成为独立学科以来,美学的历史可分为古典和现代两大历史阶段。在前一阶段,美学研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思辩方法,即从形而上学、哲学的一般原理出发,推论出美学的理论观点或体系,如鲍姆嘉通、康德、黑格尔等人的美学。西方古代美学理论深受客体性哲学的影响,把美学当做客观的实体的属性进行研究,于是便有了柏拉图对于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的定义。在本体论阶段,哲学家们不约而同地希望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来追求一种独立的、终极的、普遍的美。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那么理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