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选择题 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 ) 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 ) 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 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 ) 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 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 ) 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 ) 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 ) 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 ) 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 ) 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 ) 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 “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 ) 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 ) 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 ) 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 ) 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 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 ) 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 ) 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 ) 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 ) 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 ) 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 ) 24、“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恩格斯 ) 25、从古到今,美学家对美感问题有许多分歧看法,但都肯定(美感离不开感觉器官 ) 26、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27、可以说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美学观点是(移情说 ) 28、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的审美范畴是(意境 ) 29、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提出“美在数的和谐”这个著名命题的美学家是(毕达哥拉斯 ) 30、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 ) 3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