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高血压压差过大的治疗 老年性单纯收缩压增高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即收缩压增高而舒张压降低,简称为“收高舒低”型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常见于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的病人。其特点是, ①脉压差增大:即收缩压(高压)减去舒张压(低压)之差可超出130毫米汞柱以上。正常人的脉压差为40—60毫米汞柱。 ②血压波动大:24小时内收缩压上下波动可达50毫米汞柱以上。有时在2—3小时内血压就可上下波动20—30毫米汞柱。 ③常伴有直立性低血压:即病人的血压随着体位的变化而变化,立位时的血压可比卧位时低30—50毫米汞柱。针对上述特点,在治疗这种“收高舒低”型高血压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掌握血压的变化特点 患者应做好血压监测,以了解血压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作为选用降压药物和确定降压标准的依据。 2.确定降压标准 降低收缩压时一定要照顾到舒张压。 合并冠心病的病人应将舒张压保持在60—80毫米汞柱之间,否则易发生心梗;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舒张压不应低于90毫米汞柱,否则可引起肾功能恶化; 合并脑动脉硬化者收缩压应保持在140—160毫米汞柱为佳; 80岁以上的老人的血压应维持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 合并有直立性低血压者降压标准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以舒张压为主,不论立位或卧位,舒张压不应低于6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如果病人在立位时舒张压为60毫米汞柱,收缩压应为160毫米汞柱;若收缩压降到150毫米汞柱,舒张压已低于60毫米汞柱,那么,就只能使收缩压保持在160毫米汞柱了。因为目前还没有只降收缩压而不降舒张压的药物。为了保护心、肾功能和不发生意外并发症,让病人保持正常的最低舒张压要比降低收缩压更重要。 二是根据立位和卧位时的血压变化调整用药。如果仅为了保持舒张压不要过低,而不积极降低收缩压也是不对的。若立位舒张压在60毫米汞柱,而收缩压不高于160毫米汞柱,可不增加药量,继续观察血压。若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的安全界限,而此时可在卧位采用小量多次服用短效降压药,如尼群地平5—10毫克,观察血压,寻找适宜的降压药剂量。若立位收缩压达到140毫米汞柱的正常标准,而卧位收缩压高于180毫米汞柱,此时在白天也不能增加药量,只能在夜间用短效降压药谨慎降压,也就是说,既能使舒张压不低于主要脏器供血需要的最低值,又能使收缩压降至接近正常的水平。当血压稳定后,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