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中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与课件设计等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认识。一、教材分析(一) 本节的课标要求及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综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本部分设计的重点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更是偏重于能力培养和科学教育。考虑到学生在 1—6 年级的《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课程中,都学习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7—9 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没有必要作简单重复。此外,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也是目前惟一适合于人类生存的星球,所以学生认识地球是必要的。而地球仪正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所以课程标准为实现本学习目标而选取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和“经纬网”。2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地理是研究空间的学科。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7 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一开始就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的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具体标准: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3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地球和地球仪》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球和地球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①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②地球的模型 — 地球仪③纬线和经线④利用经纬网定位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学校地理课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地球开始。《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应用。《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教材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