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的思考 由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被叫停引发的思考 (安徽师范大学国旅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缓解城乡用地供需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导致许多地方的增减挂不得不叫停。这其中阻碍其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当前体制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严重滞后了该项政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增减挂;宅基地;规模经济随着城乡土地增减挂如火如荼的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地方政府财政对土地的完全依赖,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地方政府唯有靠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获取收益以及发展业绩,在夹缝中生存的地方政府,打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幌子,借着城乡土地增减挂政策的出台,以各种名义,不择手段只为为城镇建设谋取一亩三分地,导致农民被上楼一系列问 题的产生。 1、急功近利,无视农民利益 1.1 土地制度侵蚀民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法律问题。政策中明确的“增减”,只是为了给土地规划上的农业用地提供周转空间,并不意味可以让百姓强行搬迁。将农民集中起来,改变了农村农民原来的生活生产方式,这种强制性的做法是缺乏法律依据的。现在有很多非试点地区,也没有国土部借出的周转指标,就大拆农民房屋,让农民上楼,这明显违规违法。另外,有的擅自扩大试点范围,有的违规跨县域调指标等,大多违反规定的最终指向都是农民宅基地。 地方政府为获得更多土地收益而积极行动,而很多农民却并不情愿,很多时候甚至是被“逼上楼”或“打进楼房”。很多新房子没有宅基地证,也没有房产证,只有一张集体土地证。这制造了新的产权问题,“被上楼”不仅是个别地方使用暴力手段把农民“打进楼房”,从法律角度看,更是将长官意志强加于农民意志上,触犯了本该属于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1 1.2.土地纠纷日益增多改革开放以来,至少有 5000 万到6000 万农民彻底失去了土地,他们有的成为城市居民,但还有近一半没有保障,引起纠纷日益增多。 因土地产生的纠纷,但主要是因征地和占地引发。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保障,而且土地问题涉及巨额经济利益,也就决定土地争议,更具有对抗性和持久性。土地纠纷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土地问题已占全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 65%,已成农业税取消后,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和焦点问题。 1.3.农民生活保障堪忧由于缺乏监管,这场“试点”背后出现一批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