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转) 2012-06-26 11:14 三亚市过岭中学 王昌亮[博客]6583 字, 阅读 352, 评论 12 1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 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 ,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 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在其中的“龙骨” 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 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龙骨” 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 — 河南安阳小屯。直到 1908 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 3000 多年的商代帝都— — 殷墟。 从1928 年到 1937 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 15 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抗 战 爆 发后,发掘工作被迫 中止 。1950年起 ,新中国的考古人 员 继 续 发掘,并 于 1959 年设 立 了安阳殷墟考古 工作站。经过70 多年的发掘,占地30 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 3000 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 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该鼎于 1939 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 1946 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2、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 1900 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 1600 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 年5 月21 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 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王道士顺手用烟袋锅向裂缝处敲了几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于是,在雇工的挖掘下,一个内藏无数古经、绣画、文书、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就这样重见天日了。 藏经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侣在躲避战乱迁徙他乡时用来珍藏佛家宝物的。这些僧人既没回来,新来的僧人也无从得知,于是这批稀世珍宝在石洞里一睡就是近 900 年。 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王道士的无知和当地官员的腐败,这批宝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