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总论•针灸治疗是针灸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灸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对各种针灸的适应病证进行选方配穴,按法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合用,或补、或泻,或补泻同施,也可平补平泻。总论•通过对腧穴进行适当的刺激,从而起到激发经气,鼓舞正气,疏通经络,祛除病邪,调理脏腑,协调阴阳的作用,使机体恢复到正常的功能状态,疾病得以痊愈。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针灸治病涉及范围很广,几乎遍及中医临床各科,对于西医学中的神经、精神、内分泌、免疫等多方面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第一节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一)治疗作用•根据机体的不同病理状态,我们可以采用针刺和艾灸腧穴,施以不同的手法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可以从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协调阴阳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指当人体由于各种病因造成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多种疾病时,可采用针灸刺激腧穴和经络,激发经气,使经气通畅。•经络闭阻可造成局部气滞血瘀,从而引起肿胀、疼痛,正所谓:“不通则痛”。另外,还可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使经脉所达部位和脏腑,失去营养出现肢体的麻木、痿软、拘挛或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二、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邪,就是消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通过针刺补泻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三、调和阴阳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病是通过调和阴阳来达到目的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的平衡,《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二)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原则是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即病性、病位、病因等来确定的治疗大法,常用的治疗原则分述如下:一、补虚与泻实补虚与泻实,即扶正祛邪,是指导针灸治疗的根本原则;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病邪。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二、清热与温寒清热与温寒是指热性病用“清”法,寒性病用“温”法,这是针对疾病寒、热的性质提出的治疗原则。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治疗原则•如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风热表证,针刺时常取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穴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伴有咽喉肿痛时,可加用少商、商阳穴三棱针点刺出血,以加强泻热、消肿、止痛的作用。•若温热之邪人里逆传心包,引起神识昏迷,不省人事时,可点刺人中、十宣穴出血少许,有清热开窍醒神的作用。2针灸处方•针灸处方是针对病情需要,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腧穴和刺灸方法,加以配伍组合而成。2.1选穴原则一、近部选穴是指在病变局部或距离比较接近的范围选取穴位的方法,是腧穴局部治疗作用的体现。如眼鼻病取睛明、迎香,胃痛取中脘;近部取穴。选穴原则二、远部选穴是指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距病位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治疗规律的具体体现。如腰痛取委中,环跳;胃痛取足三里或取太冲。选穴原则三、辨证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就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如发烧取大椎、曲池、合谷;便秘取支沟、天枢;痰邪所致的病证取丰隆等。选穴原则对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如哮喘选定喘穴,腰痛选腰痛点。2.2常用配穴法1.本经配穴法即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肺病咳嗽,既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也可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常用配穴法•2.表里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穴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常用配穴法3.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前,指胸腹为阴;后,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