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设计思想】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历和体验,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是此次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本着以下两个原则。 1 .从生活中来,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注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相互举例,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依据。在地理教学中,联系这些生活常识,尤其联系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运用地理科学知识加以解释,是增强中学地理教学的感染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必要补充,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环境的重要途径。 2 .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运用所学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调查分析家乡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原因,既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在合作调查分析中,发现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够结合实例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2 .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敏锐的地理眼光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搜寻资料,积极地分析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感受祖国、家乡交通建设的突飞猛进,增强学生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对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因素的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学习、工作习惯和态度。 【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 )之“生产 活动与地域 联系”单 元 中的最后 一章,按 照 《课程标准》,本章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产 活动中地域 联系的重要性和主 要方式,并能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 落 空 间 形 态和商 业 网点布局的影响。 在地域 联系方面 ,除 交通运输外 ,商 业 活动也属 于 地域 联系的范 畴 ,但 《课程标准》 没 有 专门 学习商 业 活动,而是从交通运输与商 业 网点布局关系的角 度学习前 者 对后 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