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政策: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2.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3.货币政策: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金融市场信贷供给与利率,从而影响投资和社会总需求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4.挤出效应: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者投资支出的减少。挤进效应:政府在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诱导了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 5.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后,斟酌使用的经济政策。6.功能财政:是指国家关于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挥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7.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8.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变动,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及其他以货币计价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或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富有或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增加或减少。9.失业:是指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经济现象。10.萨伊定律:也称作萨依市场定律,一种自 19 世纪初流行至今的经济思想。萨依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 11.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自然情况下的失业率,他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12.奥肯定律是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方向变化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13.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14.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居民消费突然剧减,企业投资突然下降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物价持续和显著下降15.滞胀: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互补性的主要表现:一致性:对某一目标的追求或某一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能促进或影响其他目标的实现。互补性:主要表现在一国经济能长期持续均衡增长,就业率就高,失业率就低;反之,亦然。IS 曲线的斜率如何影响财政政策的效应:IS 曲线斜率平坦,投资需求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