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镀镍 1. 范围 1.1. 目的 这个规格说明涵盖在不同材料上度化学镍的工艺要求。 1.2. 应用 这种材料过去常被用作提供统一的构造形状,去提高抵抗防腐蚀性,或改善它的可焊性,但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这些应用上,这种材料已被用做服务于1000° F(540℃)尽管它的抗腐蚀作用会随着服务的温度增加而消弱。 1.3.分类 这种规格的电镀分类如下: 等级一. 除了氢脆化的减除,不进行电镀加热处理。 等级二. 加热处理在450° F(232℃)或者以上,使材料变坚硬。 等级三. 加热处理在375° F(191℃)去核实非热处理合金的粘附性。 等级四. 加热处理在250° F(121℃)去核实热处理合金的粘附性。 1.3.1 除非有细节的规定,一般采用等级一。 1.4.安全或危险材料: 当描述和被引用的材料,方法,应用和步骤在这个规格中也许会涉及使用危险材料。这个规格没有指明在这种使用中会涉及到危险。这是使用者的责任去确保和熟悉危险材料的安全和正当使用,以及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确保参与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应用文件: 下面出版的版本是这个指定范围类规格下的一部分,引用的最新版本在购买订单之日起生效。 2.1.ASTM 出版: ASTM B 117:盐沫测试装置。 ASTM B 487:在横截面下用显微镜测量金属和氧化层厚度。 ASTM B 499:通过磁性法测量膜厚度,无磁性膜在磁性金属上。 ASTM B 568:通过X 射线的光谱学去测量膜的厚度。 ASTM B 571:金属膜的粘附性。 ASTM B636:螺旋状镀金属膜的内部压力测试。 ASTM748:通过显微镜扫描横截面测量金属膜的厚度。 ASTM764:对不同镍材料进行逐个表层的厚度测试(STEP 测试)。 ASTM384: 材料显微硬度测试。 ASTM519:电镀过程和飞机维修化学中,机械氢脆化测试。 3.技术要求: 3.1 预备 3.1.1 除非对生产操作有特别的要求,不然组成,运行,热处理,焊接和铜焊在这些配件电镀前完成,除非表面电镀和铜焊相结合。 3.1.2 金属表面部分电镀不应有瑕疵,凹凸处,刀痕,和其他不规则处以影响完成部分的质量。 3.1.3 钢铁部分硬度达到 40HRC 或高于这个,热处理后将会变得更坚硬,电镀前需清理祛除表面污染,释放压力。除非有特别规定,不然释放压力的温度不能低于 275°F±25(135℃±14)也不能少于 4 个小时 55HRC 对各部分的加硬或更大,也不能少于 375°F±25(191℃±14)以及少于 4 个小时度部件的加热。 3.1.4 部件表面应清洗干净,无水渍,在电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