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比较常用的加矩方法一般有以下3 种: 1.将矩转换成一对的力偶,直接施加在对应的节点上面. 2.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定义为MASS21 单元,然后跟其他受力节点藕荷,形成刚性区域,就是用CERIG 命令.然后直接加转矩到主节点,即中心节点上面 3 使用MPC184 单元.是在构件中心部位建立一个节点,跟其他受力节点分别形成多根刚性梁,,从而形成刚性面.最后也是直接加载荷到中心节点上面,通过刚性梁来传递载荷。 第一种方法一般可以加扭矩,但是在节点上很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后两种情况都是形成刚性区域,但是CERIG 命令是要在小变形或者小旋转才能用,只支持静力,线形分析;而第三种方法适用多种情况,不仅支持大应变,还支持非线形情况。(以上内容来自网络) 第一种方法就不介绍了,网上介绍很多,看看就会了。后2 种方法说的较多,但没有具体的例子和验证。现在做的一个项目上要加弯距和扭矩,我是采用的第二种方法,同时自己对改方法进行过验证,把过程写下来,大家共同探讨。 模型简单取 1 个空心梁,采用实体建模,单元用95,内半径 10mm,外半径 15mm,长度200mm,矩10E6 Nmm,mass21 单元实常数取零。 (1) 梁建模划网 (2) 在梁轴线上生成1 节点,偏离端面10mm。 (3) 选定mass21 单元属性,通过第二步的节点直接生成单元(E 或 EN)。 (4) 指定刚性化区域(CERIG),先选取 mass21 对应的节点,再选取梁端面节点。 (5) 加约束和载荷,梁另一端全约束,在mass21 对应节点上加扭矩。 (6) 求解后验证结果。 (7) 在mass21 上加弯距,求解验证结果。 加扭矩,按公式计算得到最大剪应力235.179Mpa。应力分布连续,无应力集中现象。 加弯距,按公式计算轴向应力为470.357Mpa,但在应力云图上梁端部明显出现端部效应,取中间截面轴向应力对比,结果基本吻合。所以加弯距时考虑结构加长以减小端部效应的影响。 第三种方法有空在试试。 [ 本帖最后由 venture 于 2007-8-18 09:26 编辑 ] modal.jpg (78.21 KB, 下载次数: 44) 梁模型 cerig.jpg (83.2 KB, 下载次数: 26) cerig syz.jpg (50.21 KB, 下载次数: 18) 加扭矩的剪应力 sint.jpg (52.61 KB, 下载次数: 19) 加扭矩的 sint mode006.jpg (50.81 KB, 下载次数: 17) 加弯距的应力 sz.jpg (42.81 KB, 下载次数: 15) 加弯距中截面 sz ansys 中如何施加力矩的三种方法 (2009-05-21 10:55:03) 转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