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ping装置时抓图工具显示的提示信息: 电脑:MAC: 00:25:11:6f:7b:16 IP:192.168.2.30 装置:MAC: ac:de:48:00:00:80 IP:192.168.2.5 图1 图1 显示先是ARP广播,然后电脑收到了ARP回复(信息如图2),之后电脑又发ICMP命令请求(信息如图3),但没有收到回复,ping 不通。 图2 图2 是ARP 回复的信息,从上图可以看到ARP Frame check sequence 不对,但ARP 回复(reply )信息的MAC 地址和 IP 地址都是正确的 图3 图3是电脑的ICMP请求信息,从图3 来看 请求信息正常,校验也正确,但就是收不到回复 ARP 报文被封装在以太网帧头部中传输,如图所示,是ARP 请求协议报文头部格式。 >上图中粗体的部分是以太网(这里是Ethernet II 类型)的帧头部。其中: 第一个字段是广播类型的MAC 地址:0XFF-FF-FF-FF-FF-FF,其目标是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第二个字段是源 MAC 地址,即请求地址解析的主机 MAC 地址。 第三个字段是协议类型,这里用 0X0806 代表封装的上层协议是ARP 协议。 最后一个字段 FCS,是4 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 ence,FCS),采用 32位 CRC 循环冗余校验对从"目标 MAC 地址"字段到"数据"字段的数据进行校验。 接下来是ARP 协议报文部分。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硬件类型:表明 ARP 实现在何种类型的网络上。 协议类型:代表解析协议(上层协议)。这里,一般是0800,即 IP。 硬件地址长度:MAC 地址长度,此处为 6 个字节。 协议地址长度:IP 地址长度,此处为 4 个字节。 操作类型:代表 ARP 数据包类型。0 表示 ARP 请求数据包,1 表示 ARP 应答数据包。 源 MAC 地址:发送端 MAC 地址。 源 IP 地址:代表发送端协议地址(IP 地址)。 目标 MAC 地址:目的端 MAC 地址(待填充)。 目标 IP 地址:代表目的端协议地址(IP 地址)。 ARP 应答协议报文和 ARP 请求协议报文类似。不同的是,此时,以太网帧头部的目标 MAC 地址为发送 ARP 地址解析请求的主机的MAC 地址,而源 MAC 地址为被解析的主机的MAC 地址。同时,操作类型字段为 1,表示 ARP 应答数据包,目标 MAC 地址字段被填充以目标 MAC 地址。 //////////////////////////////////////////////////////////////////////////////// 我也不知道怎么搞得,奇怪了,我的8019 驱动为什么能收 AR P,UDP 包,却收不到 ICMP 和 TCP 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