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 模式之中国BOT 模式的国内外案例分析 一、BOT 建设案例分析 (一)英法海峡隧道 1、项目简况 英法海峡隧道口英法海峡隧道包括2 条7.3 m 直径的铁路隧道和1 条4.5 m 直径的服务隧道,长50 km。项目公司Eu rotu nnel 由英国的海峡隧道集团、英国银行财团、英国承包商以及法国的France-Manehe 公司、法国银行财团、法国承包商等十个单位组成。特许权协议于1987 年签订,该项目于1993 年建成。政府授予Eu rotu nnel 公司55 年的特许期(1987-2042,含建设期7 年),项目总投资103 亿美元。在特许权协议中,政府对项目公司提出了3 项要求: (1)政府不对贷款作担保; (2)项目由私人投资并用项目建成后的收入来支付项目公司的费用和债务; (3)项目公司必须持有20%的股票。 2、项目参与方 发起人—英法两国政府:英法两国政府发出对海峡通道工程出资、建设和经营的招标邀请,作为项目的发起人。 投资者—CTG-FM:CTG-FM 是一个由两国建筑公司、金融结构、运输企业、工程公司和其他专业机构联合的商业集团。 项目公司—欧洲隧道公司:欧洲隧道公司是一个合伙制组织,负责运行和经营。 总承包商—TML 联营体:TML 联营体负责施工、安装、测试和移交运行,作为总承包商。 贷款方:牵头银行组织的一个有 40 个二级银行组成的价值为 50 亿英镑的联合贷款承销团。 3、项目的承发包方式与风险承担 项目采用固定总价和目标造价合同的方式。欧洲隧道公司承担了海峡隧道的全部建设风险,并为造价超支准备了一笔 17 亿美元的备用贷款。49 亿美元的陆上建筑工程的一半按固定价格承包,而隧道自身则按目标造价承包,欧洲隧道公司将把实际费用加固定费支付给承包商。如果隧道以低于目标造价完成,承包商将得到全部节约额的一半。如果实际造价和预定目标超支,承包商必须支付规定的违约赔偿金。此外,由于不可见的水底状况、设计及技术规格的变更以及通货膨胀,其合同受到价格调整的影响。 计划总投资费用及建设工期的风险。总投资费用为 92 亿美元(在施工过程中已增加到120 亿美元),计划 1988 年开工到 1995 年竣工。建设工期的风险就在于,拖延施工工期就会使经营期相对缩短,并会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收益和债务的偿还。这就有可能将欧洲隧道公司置于风险之中,因为该公司到期若不能偿还银行规定的额度时,银行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力对该公司进行监理并出售其资产。 4、项目的融资情况。 (1)政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