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第一章第一章动物寄生虫学基础知识动物寄生虫学基础知识一、寄生生活在自然界中,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很普遍,这种现象是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称为共生。由于共生双方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1、互利共生双方互相依赖,彼此受益。如牛、羊瘤胃及马大肠内的纤毛虫。2、偏利共生(又称片利共生)只有一方受益,但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如齿龈内阿米巴。3、寄生一方受利,而另一方受害。得利者——寄生物:动物(寄生虫)、植物受害者——宿主:动物、植物二、寄生虫的类型二、寄生虫的类型一个较小的动物暂时或永久生活在另一个较大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前者从后者获得营养,并给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死亡,前者称为寄生虫,后者称为宿主。1、依寄生部位分:(1)内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寄生(2)外寄生虫:在宿主体表寄生2.依在宿主体内外停留时间分(1)永久性寄生虫:终生离不开宿主(2)暂时性寄生虫:在宿主体上作短暂停留(3)定期性寄生虫:一生中只在一定发育阶段生活在宿主体上如:牛皮蝇牛皮蝇蝇蛆3.依宿主范围分(1)专性寄生虫(单宿主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特定的宿主。(2)多宿主寄生虫:一种寄生虫能寄生于多种宿主。4.依适应程度分(1)固需寄生虫:完全依赖于寄生生活,而不能脱离宿主;(2)兼性寄生虫: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均可;如:伤口蝇蛆二、寄生虫的类型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日本血吸虫人、兽(终末宿主)钉螺(中间宿主)3、补充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发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在幼虫前期的一个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为第一中间宿主,幼虫后期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第二中间宿主。如:华枝睾吸虫汶沼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第二中间宿主)4、贮藏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有时也可寄生在其它动物,但在其体内既不发育也不死亡,成为动物感染的来源,这种动物称为寄生虫的贮藏宿主三、宿主的类型华枝睾吸虫汶沼螺(第一中间宿主)鱼类(第二中间宿主)三、宿主的类型5、保虫宿主——寄生于某种宿主的寄生虫,寄生于其他一些宿主,此类宿主在流行病学上有一定意义。6、带虫宿主——隐性感染状态的宿主,临诊不表现症状,对同种寄生虫感染有一定免疫力。7、超寄生宿主——寄生虫又作为另外寄生虫的宿主8、传播媒介——在脊椎动物宿主之间传播寄生虫病的一类动物,主指吸血的节肢动物。(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致病机理)(一)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致病机理)①胃肠道内的寄生虫以宿主胃肠内的已消化和半消化的食物为营养;四、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影响1.夺取营养②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红细胞并以血红蛋白为食物;③在组织内寄生的寄生虫以宿主的组织液以及被它们破坏的组织为食物。如:绵羊夏伯特线虫2、机械性损伤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2.1虫体以吸盘、吻突和口囊等特殊器官附着在胃、肠等脏器的粘膜上,造成局部损伤。钩虫的钩齿钩虫咬附于肠粘膜肠壁出血猪小肠上的棘头虫猪棘头虫吻突猪棘头虫吻突上的钩前后盘吸虫的成虫用吸盘细分在瘤胃上皮细胞的组织切片2.2幼虫移行穿透各组织时,损伤各组织脏器造成“虫道”,引起出血、炎症。牛皮蝇蛆移行造成皮肤损伤2.32.3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虫体在肠管、胆管、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等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支气管等内聚集,引起堵塞,甚至破裂等后果。后果。2.4某些寄生虫在宿主脏器内大量寄生或形成逐渐增大的包囊,刺激、压迫被寄生的脏器和周围组织,引起各种病变。2.5血液中的寄生虫破坏大量红细胞,引起贫血。猪鲜血悬滴镜检见大量蓝色附红细胞体附着红细胞表面×1000兔鲜血悬滴镜检见大量蓝色附红细胞体附着红细胞表面×10003.3.毒素作用毒素作用寄生虫生活期间排出的代谢产物和分泌物及虫体死亡崩解时释放出的体液对宿主产生毒害作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4.带入病原引起继发感染蜱传血液原虫病;蚊传脑炎、疟疾;肺线虫可带入流感毒。伯氏疏螺旋体菌硬蜱游走性红斑第三节寄生虫的分类与命名第三节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