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案例把握爱的“温度”与“尺度”爱孩子是一种本能,怎么爱则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案例事件一天晚上,一位家长打来电话:“爷爷奶奶救救我们!爷爷奶奶救救我们!”小A 哭天喊地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谁让你不听话!谁叫你这么任性!”夹杂着小A 爸爸恼火地训斥声。原来小 A 马上要钢琴考级了,可是却不好好练琴。不想婆婆一个健步冲进来:“囡囡们啊不要怕,有奶奶在呢!”边说边把小 A 往怀里搂,眼里立马润湿起来。公公也紧随其后,不问原由地当面呵斥小 A 爸爸:“谁让你下这么狠的手,要被你打死了,打残了你赔我宝贝孙女啊?”顿时,小 A 爸爸脸青一阵白一阵……案例思考这就是来自我们现在家庭典型的“4— 2—1”家庭教育模式,也有的家庭是“4—2—2”模式。如果不加以转变,这个家庭最后会演变成:小 A 父母夹在中间,想管不能管;小 A 有了靠山,公公婆婆无限制地溺爱,这孩子会越来越肆无忌惮。随着家中自己的孩子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从懵懂无知到学识略懂,我和所有的家长一样,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家庭教育的良方。因为我深知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那么,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爱”的“温度”和“尺度”呢?案例跟进一、爱要像温暖的春天——充满理解与尊重瑞士心理学家米勒说过:“一旦孩子被当作父母的私人财产,对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础的成长已经被粗暴地打断了。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自我,将他视为他自己的生活中心,这是孩子合法的需要。”由此可见,充分理解孩子就是我们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尊重就是放下我们大人的姿态,平等的去和孩子沟通。这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与爱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主要的是善于理解和尊重。”我建议小 A 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就拿小 A 的钢琴兴趣班来说,家长要反思:这个兴趣班是家长要她学的还是她自己要学的?相信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即使后期遇到一些挫折,孩子也能在我们家长的引导下继续努力坚持,反之,也许是一到兴趣班就扭扭捏捏不愿去,去了浑浑噩噩耗时间,回家又要家长棍棒伺候着练习,这样的她又何其痛苦呢!其实,只要充分理解孩子,就能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个人爱好在哪里,兴趣在什么方面;而充分尊重孩子,她们才能真正地长大、成熟,才能学会面对生活,才能懂得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会产生鲜明的个性与决策性。所以说,理解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