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研修报告篇一:语文张珊珊课例研修报告《秋天》反思式课例研修报告张珊珊《秋天》是这次参加临潼区“校本名师”培训活动所听的公开课。本次培训汇集了临潼各校的老师,在公开课结束后,田老师和史老师还做了精彩的点评。这次培训给我们这些校本研修处在瓶颈期的老师们很好的指引了方向,我们总算在漫天大雾中看到了曙光。今天我结合这次公开课《秋天》做研修报告如下:一. 语文解读与目标筛选《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授课老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如下: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2.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二.教学设计与实践改进授课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我的改进意见如下:在导入时课件出示秋天的风景画,引出问题“在你的眼中,秋是一个---的季节”,然后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导入,首先用画面抓住学生,在提出问题将学生的思绪引入其中。整堂课中阅读贯穿始终,这样很好的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在分析诗歌画面时将意象首先写在了黑板上,虽然让学生一目了然,但违背了课堂整体性原则,也没有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本堂课的一个败笔。再从“露珠”“幽谷”“稻香”等意象向意境引导时很自然,也很成功,学生一下子就领悟到了那种“清远闲适”的意境,但在这个环节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是很好,三节诗基本都是老师的讲授,缺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再有,本首诗本来可以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