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_第1页
1/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_第2页
2/4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2 篇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2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才能。 2、学习抓住特点进展生动的景物描写。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 故事复述,合作探究,景物描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登山图片,激趣引读 1、展现有关雪域高原特别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展现中国登山队登上珠峰的图片。 观看后让学生说说本人对这座山峰所理解的情况以及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2、作者简介 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在十分艰辛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截了当或间接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登山成功那一刹那的喜悦与幸福吧。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积累字词并初步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 ⑴ 概述几名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通过。 通过充分的预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他们困难地向前行进着。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道路,冒着酷寒,花了五个多小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对手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反光,一步一步地前进。由于前面用时过多,他们背上的氧气已经所剩不多了,他们如今又遭到缺氧的严峻威胁。反响最强烈的是刘连满,他每前进一步都特别困难了。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严峻缺氧的刘连满躺在一块避风的大石块旁边休息,开场进入一种半昏迷状态。这时,他冒着生命危险,决然决定把本人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登山的同志,并留下了一封感人的短信。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正搏斗在前进的道路上。他们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识别路途,困难前进。到8830米时,三人的氧气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果断地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开场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困难而危险的无氧攀登。如此的攀登,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他们四肢更加沉重了,行动更加缓慢了,有时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2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