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由大学生审美内容》有感《由大学生审美内容》看大学生的审美观审美价值观是一个人受自己审美意识的支配,对客观对象做出美与丑、高与劣、悲与喜等美感价值判断,由审美经验积累和归纳而成的观念形态。审美价值观从本质上讲,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它既积极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又反作用于人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马克思指出。“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社会、自然、艺术,既是美的存在领域,又是美的表现形态,代表着人类实践的进步内容和理想。当代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他们的审美态度、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反映着历史发展的理性要求。他们作为社会青年的高知识层,其审美价值、审美个性、审美情感丰富多彩,动态变化,影响着民族、时代、青年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从一个侧面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进步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审美关系,受其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的影响,并与之高频次地交织参与在一起,处于其审美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在他们对社会事物、现象进行审美观照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既融合着主体对客体一种愉悦性的领悟和把崐握,又蕴含着主体对客体有意识的认同和选择,从而驱使着其审美心理的发展和求美行为的变化。旅游作为一项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大成的综合性审美活动,其内容是五光十色的。旅游者作为观赏主体,其审美反应也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就旅游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它着实是一种复杂微妙同时愉悦性异常突出的心理现象,它不仅涉及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与审美意识的积淀形式,而且关系到个人阅历素养,理想追求以及审美层次十九世纪著名造型艺术家安格尔曾指出:“世界上""只有一种算艺术,其基础是:永恒的美和自然。”自然美是形式的美的重要源泉和普遍表现。千百年来,无数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都无不为自然的景观美、秩序美而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在大自然面前,当代大学生也有独具一格的审美情感。1、第1页共4页以自然万象为美崇尚自然是当代大学生共同的审美特征。他们以大地之子的恋情奔向祖国的江河山川、碧海桑田。每逢节日假期,无论是结队成群,还是三两相伴,去领略自然的无限风光。通过亲眼观赏,看到黄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飞潭,峨嵋之清幽,从而作出华山天下险,衡山天下奇,庐山天下秀,峨嵋天下幽,黄山天下无的审美判断。他们在自然美中脱情忘怀,流连忘返,或嬉逐于登峰的道路,或栖身于平净的海滩,其兴淋淋,其乐融融,苦累风尘,消失怠尽。可谓山河壮丽,美不胜收。当然,这种美感,主要源于自然的万象奇观。如登峨嵋,上华山,崇山峻岭,林海松涛固然令人惬意,而最美之处,莫过于置身金顶观云海、日出佛光,屹立南峰看群山、奇峰竞秀。这些,八十年代以来全国数百万大学生加入旅游崐热的大潮就足以说明。即使在校园,花簇草坪,月色夜晚,也使他们陶醉。学习紧张之余,常有同窗密友携手漫步,华灯恬谈,万籁俱寂,夜色朦胧,微风习习,真挚的友情,舒缓的岁月,给大学生留下多少梦幻般的记忆。当他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情怀,便自在自为,获得了最大的审美愉悦。因此,在对闲暇娱乐方式选择方面,他们比较多的倾向于“观赏名胜风景、田园风光。”2、以始态自然为美自然美有始态自然美与人化自然美之分。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说:“高山仰之。”他把高山看成威严神秘的自然力和人世间一切崇高伟大事物的化身。他认为,人们之所以乐于观山水,是因为山水体现了仁者、智者的美好德行,使草木生长,鸟兽繁衍,万物充满生机。它是从自然的人化(人格意义、社会价值)的角度去观崐察和美化自然的。对具有初步美学知识的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能通过“移情”作用感受自然美,而且能通过象征深化自然美。如:他们既知道自然物松竹梅“三崐友”是对君子风骨的直接映射,也能从苏州园林中领悟美的感召和智慧的启迪,还能够拉开心理距离,把雄伟壮观的长城这个“实用对象”看作人类艺术宫殿中的“崐盆景”,从审美对象中感受到炎黄子孙本质力量的伟大与崇高。但这种审美关系或崐多或少隐含着人对自然的某种占有关系。近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