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体会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基本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史记》的简要内容,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2. 过程与方法教师以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为基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对《史记》的内容和历史地位一目,可以通过简要介绍其内容和其中所体现的司马迁的史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佛教传入一目,引导学生回忆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对佛教传入有明确的时间和空间概念。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两汉时期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引导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张仲景和华佗;司马迁和《史记》。【教学难点】通过本课教学,在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的繁荣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二者的有机结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这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达到“学富五车”的程度,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朝代,你知道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 15 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新课学习这一时期科技文化的突出成就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造纸术的发明二、张仲景和华佗三、历史巨著《史记》四、道教和佛教一、造纸术的发明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 P67 第一段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用什么作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学生:甲骨、青铜器、竹简、帛。教师展示:陶器、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石壁等图片。学生:笨重、价格昂贵、不方便合作探究: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什么时期在哪里发现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 P68“相关史事”找到记住回答。学生:西汉时期,西安灞桥、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发现。教师多媒体展示:世界上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