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城市风险评估 夯实应急管理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运行系统日益复杂,安全风险不断增大。为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积极促进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开展此项工作,既是一项城市安全发展领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全面、持久地做扎实,也是优化城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应该统筹考虑,同步推进,从而构建起高效的城市常态化和非常态化安全运行系统。摸清城市风险底数,打牢管理基础中国城市化率超过 58%,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粤港澳大湾区等众多城市群。经济及社会活动带来人口、产业、工业活动、物流、能量等高度聚集的同时,也造成了风险的聚集。城市风险种类多,各类风险交织并存。同时,城市对风险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当前,城市重特大事故频发,事故的突发性、放大效应及严重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这些特征决定了城市是当前乃至今后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领域。必须强化城市风险辨识与评估,掌握重大危险源,摸清风险底数,并依此规划基于城市安全风险特征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救援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一是积极开展全面的城市安全风险辨识,掌握城市危险源、风险点,特别是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危险源、风险点。同时,要深入查找那些隐蔽性危险源或基于能量的危险源,解决“想不到”的风险问题,防范突发性事故灾难。可以从城市运行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运行、生活运行、社会运行方面开展风险辨识,找出可能引发各类重大灾难的重大风险点、危险源。在生产运行方面,要重点围绕城市工矿商贸生产,城市生产空间布局,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及港区等功能区生产,各类易燃易爆场所,城市地下管网,城市轨道及公共交通,市政基础,城市危旧建(构)筑物等开展风险辨识;在生活运行方面,要重点围绕城市大型批发集散基地,垃圾填埋场及城市居民用气、用火、用电安全开展风险辨识;在社会运行方面要重点围绕城市消防(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城市大型活动(大型体育赛事、会展等),城市人员密集场所,城市灾害防御系统,城市广告系统,城市玻璃幕墙,城市渣土堆场,城市铁路平交道口,城市街道、社区安全,以及城市突发事件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