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及心脏用药应用综述抚顺市第二医院张黎明心肺复苏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国际复苏会议通过的新的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症(ECC)治疗指南中,专门章节详细对急救复苏时的药物进行了讨论,这些药物也是危重病医学中常用的急救药物。这些急救药物通过影响周围血管阻力和对心脏变时性、变力性的作用,从而对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急慢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不齐、心跳骤停起治疗作用。急救药物的应用的目的在于:①增加窦房结组织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利于恢复心脏自搏心律,建立自主循环;②借助于药物的使用有利于电除颤的成功;③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生;④改善心肺复苏过程中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和氧供;⑤避免或减轻缺血缺氧对大脑组织的损害; ⑥纠正心肺停搏所 致的代谢紊乱和电解质失衡。新的心肺复苏指南概括地将复苏药物分为 2 大类,即作用于改善心输出量、血压的药物和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一、改善心输出量和血压的药物(一)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作为血管收缩剂其应用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在新的心肺复苏指南中肾上腺素仍作为心跳骤停时的首选药物,仍被认为改善血液动力学状态,改善冠脉和脑灌注压的十分有效药物。肾上腺素作用机制在于收缩脑和心脏外的血管床,即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和冠脉灌注压,防止动脉萎陷,增加了心脑血液供应。这些效应主要通过兴奋 α1 和 α2 受体来调节。肾上腺素 β 受体对恢复自主循环无益甚至有害。但有人报导通过激动心脏 β1 受体增加心脏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使室颤由细变粗,有利于电除颤。甚至认为β 受体可扩张脑微血管,改善脑血流。总之对肾上腺素β 受体的作用机制尚不甚明确。另外要注意到在心跳骤停时由于代谢环境的变化,这些受体的效应可能减弱或下调。也有作者指出自主循环恢复之前主要是 α 受体作用,之后β 受体作用。关于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时的理想剂量是目前急诊医学关注的一个焦点。美国心脏学会推荐标准为 1mg 静注。新的复苏指南介绍了三种剂量模式:1 推荐常规用量 1mg 周围静脉推注,随之 20ml 生理盐水推注确保药物直达中心循环。3-5 分钟 1 次。在心跳骤停时肾上腺素 1mg 加 0.9%生理盐水 250ml,1 靏/min 至3-4 靏/min 持续静点;2 大剂量递增法: 即每次 1mg、3mg、5mg 递增至总量 15mg 或 5mg 起始量,间隙使用至总量 15mg 或 0.1mg/kg ;3 环甲膜穿刺给药为静脉量 2-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