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妇女现代意识的培养摘要。在数量庞大的农村妇女当中普遍缺乏经济独立、少生优育、参政议政等现代意识。培养农村妇女的现代意识对其个人、家庭及农村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加强农村教育论文"target="_blank">基础教育,开展多种技能培训,保障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少生优育政策鼓励等培养农村妇女的现代意识,以期发挥农村妇女在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关键词。农村妇女;现代意识;培养途径。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我国女性人口的数量为63319万,占总人口的48.47%,女性同男性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但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女性主体性作用的实现程度不同。在城镇,妇女受传统影响较少,现代意识较强,具有男女平等的观念,追求政治、经济、文化上与男性的平等地位;在社会上拥有一份职业,并以之为平台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经济等活动中去;努力摆脱自我卑弱、自我束缚的心理状态,既体现自身的价值,又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目前仍有三亿多的女性生活在广大的农村,由于生存环境的闭塞,传统因素的影响至深,加之农村妇女自身条件的各种限制,特别是在自我意识上未能实现“自觉”,绝大多数的农村妇女仍是“一天到晚围着锅台转”的生存模式。经济上的绝对依赖束缚了她们的自主意识,同时降低了她们的抗风险能力,不仅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很有可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力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培养农村妇女独立自主的现代意识,认识到其主体性地位,提高自身能力,并积极参与到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建设当中去。一相关概念界定。现代意识是与传统意识相对的,其主旨是培养农村妇女具有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意识。具体说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经济独立意识。经济地位决定着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没有经济地位第1页共7页的独立,妇女在家庭地位中的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等只能是空谈。物质是基础,恩格斯曾谈到:“如若实现妇女的解放,第一个先觉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1]一份被社会所需要的职业对于女性独立至关重要,一旦女性经济独立,则婚姻就不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么简单,经济独立不仅能改变女性在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同时也会使她们获得自尊及人格的独立。(二)少生优育意识。生育观念直接支配和制约着人们的生育行为,现代生育观念是重育而不是重生。农村的重生究其根本原因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农业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由于男女两性之间的生理性差别,家庭注重生养男性,同时提倡多胎。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转变,需要的不再是大量的劳力资源,而是更倾向于智力资源,因此“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也能当英雄”的朴素观念诠释了现代生育理念———少生优育,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三)参政议政意识。与男性一样在我国社会建设中都居于主体性的地位,公共事务、社会建设不再只是男性的责任,同时也是女性的义务。社会的发展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二农村妇女现代意识缺乏的表现。遍观农村妇女生存意识的现状,普遍的缺乏现代意识,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妇女经济依附现象普遍存在。在广大的农村,妇女的正职是“全职太太”,操持家务,哺育后代,无闲暇时间,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有自我空间。家庭的经济收入完全依赖其丈夫,这导致如果出现婚姻家庭问题时,农村妇女往往采取妥协态度。有学者在对XX省XX县区某村实地调查时曾访谈一留守妇女,问其是否担心自己在外打工的丈夫有外遇时,其回答说:“遇到那种事情没办法,靠自觉。逢场作戏可能有,但人家不抛掉你(就行了)。几十岁的人,离了婚,他有得娶,谁娶我啊。”[2]可见经济的不独立,也造成人格上的依附。第2页共7页其次,农村妇女生育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生育性别偏好男孩。7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头胎是女孩的家庭,不惜远走他乡,躲躲藏藏的超生以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