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 软件商成长路线图 赞助者: Primeton Technologies Ltd. 刘飞 陈建 June 2008 ID C 观点 软件产业是中国经济信息化的核心产业。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而越来越快,中国软件开发商也正一步步成为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舞台的主角之一, 而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开发商熟悉客户业务的本土化优势。 然而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中国软件开发商不但没有享受信息化建设大潮所带来的高速增长,反而受到成本、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与此同时, 技术的革新和软件开发模式的变化缩短了中国软件产业升级的历程,从而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在这一历史转折点,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中国软件开发商长期以来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并剖析这些公司在产品升级之旅上如何定位核心竞争力并得以持续化提升。 IDC 对中国软件开发商进行了为期6 个月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并以白皮书形式呈现其研究成果。本白皮书探讨了中国软件开发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可采取的策略,阐述了产品型、服务型开发商竞争力的发展进程, 并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厂商总结了竞争力阶段模型和提升路线图。本白皮书的关键发现如下: 中国的软件及 IT 服务产业规模占整个 IT 产业的比重仅为25.8%,而同期美国的这一比重达 69.9%。根据 IDC 的预测显示,中国的软件服务市场 2008-2012 的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5%。伴之国家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等因素,中国软件开发商面对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 开发成本不可控、人员流失造成的不稳定性、企业资源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也日益成为中国软件开发商面临的突出压力。在 IDC 给出的软件开发商竞争力四阶段模型中, 近 70%的中国软件开发商分布在 1.5-2.5的较低阶段。如何在快速发展的软件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并得以持续化发展是每一个软件开发商都在思索的问题。 本土软件开发商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和快速交付,而非技术架构问题的解决,这种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商所认同。通过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分离,开发商得以降低成本和人员风险,最终实现其产品、流程、经营和业务模式的全面创新和提升。 服务型公司平均处在1.8 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已经同一些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并且自身的项目管理能力具有了一定的基础。此阶段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基于策略的市场拓展,增强业务咨询能力,并获得规模化生产实施和快速交付能力。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