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办全年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城市统揽蔬菜工作全局,以千方百计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千方百计引进蔬菜龙头企业集中社会力量发展蔬菜产业为核心,以积极发展现代蔬菜产业,提高蔬菜综合能力为突破口,继续大力实施“规模强菜、质量(标准)立菜、科技兴菜、筑菜外运和品牌引领”五大战略,加快生产、经营、科技、服务和投入机制的创新,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2、目标任务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力争70万亩,总产量150万吨,力争170万吨;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达96%以上;大力引进扶持蔬菜生产、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加快蔬菜产业化进程。(二)主要措施1、创XX县区域联合机制树立集群经济理念建设优势蔬菜产业带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没有规模基地就没有蔬菜产业的现代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实施“规模强菜”战略。结合资源比较优势,创XX县区域联合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企业参与、部门服务做大拳头产品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围绕主导产品明确、市场定位清晰建集群规模基地。即:沿贵黄、贵遵(含贵毕)、贵新、贵开、107省道、久铜、贵惠公路沿线,实行户联户、村联村、乡(镇)联乡(镇)、区(市、县)联区(市、县)的地域间的大联合,建成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专业乡(镇),做大第1页共5页“四个”蔬菜优势产业带,实现地块聚群,板块整合,形成规模基地,实现产品聚群,壮大总量,形成优势产品。20XX年,稳定建立蔬菜基地60万亩以上。三年内沿107省道建晚番茄产业带10万亩。2、加强蔬菜质量监控完善检测体系稳定检测队伍蔬菜质量安全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一是加强“三个监控”,即:加强蔬菜基地环境质量监控。对所辖区域获认定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立质量安全监管标牌,落实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责任,对新建的蔬菜基地,及时组织无公害蔬菜基地申报认定,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率达100%;加强蔬菜生产过程质量监控。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生产行为。严格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杜绝假、伪、劣产品流入生产区。指导生产者实行档案农业,实现生产质量可追溯;加强蔬菜产后的质量监控。推广安全包装材料、保鲜技术、加工工艺、运输方式以及冷链为核心的产后技术,防止二次污染。二是加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建设。在抓好县级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以村为单位的农残速测站(点)建设,逐步形成生产者自律、县级例行监测、市级指导抽检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三是稳定蔬菜质量监管队伍。将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村级蔬菜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实行定额补助,每人每月300元补贴,由市、区(市、县)按1:1共同承担,稳定检测队伍。四是严格执行十大制度。即:属地管理责任制;部门职能分工责任制;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制;农药市场准入制;例行检测监测制;产品合格准出制;产品标识上市制;质量安全预警、整改制;“一票否决制”;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20XX年新增30个村级检测站点,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6%以上。3、创新部门联手机制实行项目打捆提高综合生产力坚持基础设施与基地跟进配套的原则,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创新部门合作机制,将过去单打独斗的工作格局,转为加强部门协调,实行项目打捆,整合部门力量。即:通过规划先行、主动上门、争取项目、精心实施的机制,实现多部门多第2页共5页项目向蔬菜产业倾斜,做强做大蔬菜产业。协调水利、交通、农办、农业局等部门,加大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水利化、田园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争取农业厅等上级部门及发改、物价、商务等部门对蔬菜产后物流、包装等环节的支持,推进蔬菜产业化的链条完整化。配合气象、信产局等部门,加大农经信息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