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 接 口 自 动 化 测 试 方 法 简 介 一 、 思路简 洁 1. 了解待测 接 口 参数规范,具体参考 wiki,明确 get 参数和 post 参数,是否需要验证 cookie、ua 等 2. Jmeter 参数化 方 式配置请求 host、url、header 消息头等 3. 配置 csv 文件,编写测 试 用例参数和预期结果格式校验 4. 根据需要编写 beanshell 脚本或导入辅助性 jar 包,用于解析接 口 返回结果,比如解密数据 5. 在 Jmeter 中添加必要的断言或监听器,用于收集用例执行的结果 6. 执行测 试 ,查看用例结果,重点分析 Fail 的用例,和开发沟通,上报 bug 二、 一 个简 单的性能测 试 QPS 解释 QPS : Query Per Second 每秒查询率。是一台查询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的查询次数。在因特网上,作为域名系统服务器的机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 为了达成预期的测目的,需要需要在 jmeter 中建立一个测试计划。因为本次测试仅要求完成对fnng.cnblogs.com 和 tt-topia.rhcloud.com 两个博客首页请求,因此只需要使用HTTP Request Sampler 即可。 建立测试计划 启动 jmeter 后,jmeter 会自动生成一个空的测试计划,用户可以基于该测试计划建立自己的测试计划。 添加线程组 一个性能测试请求负载是基于一个线程组完成的。一个测试计划必须有一个线程组。测试计划添加线程组非常简单。在测试计划右键弹出下拉菜单(添加-->Threads(Users)--->线程组)中选择线程组即可。 jmeter 中 每个测试计划至少需要包含一个线程组,当然也可以在一个计划中创建多个线程组,那么多个线程组之间又会怎样的顺序执行(串行还是并行)?在测试计划下面多个线程是并行执行的,也就是说这些线程组是同时被初始化并同时执行线程组下的Sampler 的。 线程组主要包含三个参数:线程数、准备时长(Ramp-Up Period(in seconds))、循环次数。 线程数: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进程或线程。设置多少虚拟用户数在这里也就是设置多少个线程数。 准备时长: 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如果线程数为 20 ,准备时长为 10 ,那么需要10秒钟启动 20 个线程。也就是每秒钟启动 2 个线程。 循环次数: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如果线程数为 20 ,循环次数为 100 ,那么每个线程发送 100 次请求。总请求数为 20*100=2000 。如果勾选了“永远”,那么所有线程会一直发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