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简介 张大昌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高中教育的定位 ·从我国的社会需要来看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使我国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大国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中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不可能在学校学得将来所需的所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过去,过分重视知识教育,没能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来看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求普通高中教育关注每位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与需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力源于人的个性,教育不能培养没有头脑的机器零件。 ·从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 高中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文化教育转变,这使得高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都要有所改变。 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 它超越了“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定位于形成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或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 2.国际对比研究 研究不同文化圈的共性。 英美文化圈: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欧洲大陆文化圈: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瑞士、瑞典等 东亚文化圈:日本、韩国等 印度文化圈:印度等 法国──使每个青年人实现其个人定向,培养学生独立工作、推理和判断、交往与集体合作等能力和责任感。 日本──培养对国家及社会有作为的成员所应具备的素质,使学生适应个性和未来的发展,提高一般的文化素养,培养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入的理解和健全的批判能力。 俄罗斯──强调个性的成熟和自主意识的确立,使学生获得一般文化基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接受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分化教育。 芬兰──培养综合素质高、个性健康全面发展、有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探求知识、热爱和平的社会成员。 共同点: ·注重社会责任感、强调个性发展、重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重视与人交流与合作;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使学生享有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 3.我国物理课程的现状 1997年前 1978年,在拨乱反正、大力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与教学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物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比现行大纲的要求要高。例如,欧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