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阅读理解:6 大题 32 小题,附答案解析(一)1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2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1.第 1 段“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正确理解是A.反映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B.中国人信奉“小国寡民”的思想,习惯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D.反映有些中国人对外国人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排外思想。2.第 1 段“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以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一句的修辞手法依次是A.借喻借代B.借代借喻C.借代夸张D.借喻夸张3.第 1 段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A.使人们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所以,先从历史的发展谈起。B.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C.文章主要立足于破,因为是驳论文。D.文章拓开,使文章产生波澜。4.课文开头,第 1 段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谈起,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同国家政权内外政策密切相关。B.“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都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不相容。C.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拿来主义的正确。D.使人们吸取经验教训,所以从历史发展谈起。5.第 1 段,“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对本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段话讽刺梅兰芳,因为他用自己的演艺为国民党政府服务。B.这一段话讽刺国民党政论利用古董和活人作媚外宣传。C.这句话讽刺国民党政府又出新花样,利用“活人”媚外求荣,欺世惑众。D.这段话讽刺前几位“大师”是古董,因为他们用古典艺术为国民党政府作媚外宣传。1、C。2、B(“枪炮”代指列强侵略,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