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课 改革开放课标要求(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2)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课件展示下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分别是如何进行的?1978 年 12 月 18 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 18 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导入二:复习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创大包干,次年,深圳等 4 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推进新课一、对内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短剧表演:《三个农民》农民甲:“头遍哨子我不买账,二遍哨子我伸头望,三遍哨子我还得慢慢晃。”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1)背景教师:刚才几位同学的表演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等弊端。(2)实施教师: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课件展示:播放《小岗村改革》的视频。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简要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作用。教师: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