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 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1) 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 (4) 掌握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方法。 (二)实践技能目标 (1) 能够制订先进、合理的测量和测试方案。 (2) 能够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3) 能够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4) 能够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2、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掌握计量的概念;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 1》中的1.1,1.3,1.5。 4、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1、主要内容 误差的相关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方案选择等。 2、教学要求 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数学期望值、残差等的计算;掌握正态分布、平均分布,会熟练计算,能使用贝塞儿公式,掌握有限次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熟练相关计算;熟练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原理、计算。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 2》中的2.1,2.4,2.5,2.9,2.11,2.12。 3、实践性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