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统计的相关概念 一、统计的产生与发展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统计包括统计实践活动和统计理论两大部分。 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在我国,据《书经·禹贡篇》记载,公元前 2200年,大禹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氏” 。其中,九州表记述了九州的基本土地状况,被西方经济学家推崇为“统计学最早的萌芽” 。西周时就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统计报告制度。秦时曾将"欲强国知十三数及自然资源等"作为治国强邦的依据。在国外,埃及在建造金字塔 时,曾对全国人口、财产进行过普查。 但在当时,未曾有学者从事过统计理论的研究,也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统计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的范围逐渐由人口、土地扩大到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保险、交通等各方面,统计理论也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 其间,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一般地,统计史学家把 17 世纪初的统计学称为古典统计学,把引入了概率论的统计学称为近现代统计学。 古典统计学又分为德国的国势学派和英国的政治算术学派,近现代统计学又分为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这些统计学派构成了统计学历史的主体,各种不同学派中的科学的观点及内容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基础。 二、统计的涵义 统计,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在不同的场合,“统计”一词可以有不同的涵义。就目前而言, 统计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指的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的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过程。如,各级统计部门对其所属地区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的数据资料进行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工作就是统计工作;某一社会机构或个人为了了解某方面的社会经济现象而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也属于统计工作。 统计资料,是在统计工作中取得的、反映社会现象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如,国家统计局每隔一定时期向社会公布的有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每年编印的《中国统计年鉴》等,都是统计资料。统计资料的形式是多样的,具体表现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