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6年级)课程资源的特色 2005-10-11 09:59:02 张洪玲 --------------------------------------------------------------------------------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课程资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这样的描述:“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在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是课程的前提,所以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课程实施者对课程资源的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和很多其他概念一样,人们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资源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课程资源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资源是形成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条件性资源不能直接形成课程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是形成课程的条件,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把课程资源分解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二者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线,现实中的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又包含着课程的条件,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人力和环境等。 2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两种。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就是校外课程资源。这两种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利用的经常性和便捷性来讲,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当占据主要地位,校外则更多地起到一种辅助作用。前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列举就是根据这一方法将语文课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