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本论》第二卷概述 • 本卷是由马克思写作、恩克斯整理出版的,出版于1885年。由于马克思先后留下了八分手稿,但都残缺不全,故本卷的一些节、段落之间联系不太紧密。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 • 本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分别从宏、微观角度考察产业资本运动的形态变化和实现条件。共包括三篇21章。 • 第一、二篇从微观角度分析资本运动;第三篇分析宏观资本运动。 •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包括1-6章。 • Ⅰ.1-3章考察三种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 Ⅱ.第四章综合分析三种形态变化及实现条件; • Ⅲ.第5-6章考察资本的流通时间,分析了流通费用问题。 • 特征:个别资本的运动过程 个别资本的形态变化 资本运动与流通费用 第二篇:资本周转 • 包括7-17章,可分四部分。 Ⅰ.第7章为导论部分,对资本周转作基本介绍; Ⅱ.第8-11章考察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的周转方式及对资本周转的影响,并分析了古典学派的有关理论; • Ⅲ.第12-14章研究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对资本周转的影响; • Ⅳ.第15-17章从不同角度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 特征:以动态分析为基础 • 具体— — 抽象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包括第18-21章。 • Ⅰ.第18章分析研究对象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2 • Ⅱ.第19章批判古典学派的再生产理论; 《资本论》第二卷结构 • Ⅲ.第20章阐述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Ⅳ.第21章阐述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 特征:以社会总资本为研究对象 以均衡分析为主要方法 研究方法 • 1、微观和宏观相结合 企业资本运动— — 社会总资本 • 2、均衡分析 微观与宏观均衡相统一 • 3、动态分析 以资本的持续运动为基础 研究方法 同主流经济学的比较: 目标:当事人经济利益最大化 过程:经济当事人的行为及判断标准 一般标准:社会福利最大— — 帕累托最优 特征:不同市场条件下的不同标准 缺陷:垄断、外部性等 资本循环 1、资本循环 个别资本运动首先表现为资本的循环过程。即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不同阶段的运动,以更大数量的货币资本返回的运动过程。 资本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 Ⅰ.购买阶段:G----W 资本运动的起始阶段,也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准备阶段。 货币既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也执行资本的职能。 Ⅱ.生产阶段:W----P-----W`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