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我想,《跨文化交流》这本书以及这门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更让我们看到中西方文化中所各自展现的独特魅力…… ——题记 在大二的一学期中,我们接触了王培英老师的《模拟导游》课程,风趣幽默的授课风格、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以及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给每一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相当程度的提高了我们的现场讲解能力。离开了大学城,结束了大二的学习,我们回到了北京。很高兴在大三的第一学期,我们能够继续学习由王老师亲自编创的课程《跨文化交流》, 在王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已经从基础的导游讲解能力锻炼上升到一个从旅游专业的角度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和学习的层次。 一个学期的时光飞逝而过,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一学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总结概述。就像王培英老师常常告诉我们的一样,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能够从一些专业的角度去进行总结,而不是只单单停留在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以,在这门《跨文化交流》课程即将结束之时,我也要回过头去,望望自己走过的路,都留下怎样的脚印。 我的《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总体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习心得收获,第二部分是我的学习感受体会,第三部分则是我对自己的反思以及将来的希望。我将沿着这样一个大体思路,联系日常课堂上的实际例子和王老师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我先来总结一下这一学期以来对《跨文化交流》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正像我在题记中所说的一样,我认为《跨文化交流》这本书以及这门课程所要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它更让我们看到中西方文化中所各自展现出来的独特魅力。 整本书共分为了七个章节,分别从文化概述、宗教、建筑、饮食、服饰、礼仪、民俗等不同方面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教材中利用生活里的真实例子以及图表等形式进行讲解,让我觉得很多复杂难记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这是我的一大心得之一——知识要灵活、死学行不通。尽管中西方文化差异这种知识属于文科类记忆性的学科,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这种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灵活的去理解总结然后再去记忆。比如我们在学习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等等时,老师都没有直接去讲,而是让每一个人先来谈一下自己认为在这些方面中西方都各有什么区别和特点,用自己的语言以访谈或者介绍的形式进行阐述。这样就使我们在大脑中对这个知识产生了一个初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