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养护论坛讲话同志们: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系支流众多、湖泊密布,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一级支流就有26条,湖泊4048个,面积24172平方公里。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长江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有记载的长江水生生物有1100多种,其中鱼类370多种、底栖动物220多种和水生植物上百种。长江还拥有许多特有、珍稀鱼类和野生保护动物。我国淡水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共有6种,其中4种都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基因宝库和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河。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每个物种都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物种一旦灭绝,不仅无法再生,而且会通过生物链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其他物种的存续,甚至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长江作为生物基因的宝库,水生生物资源正呈现出急剧衰减的趋势,不少物种濒临灭绝。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白鱀豚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淡水鱼之王”白鲟已难觅踪迹;闻名遐迩的长江鲥鱼更是绝迹多年;“水中活化石”中华鲟数量也急剧下降,并有继续减少的趋势;久负盛名的“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也自2*年开始锐减,2004至2*年的平均鱼苗发生量仅为2*年前的10%。长江水生生物链中上、中、下端的各物种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之中,表明长江的水域生态环境已因开发过度、利用过度、污染过度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中告诫我们。我们不能过分陶醉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今年上半年太湖蓝藻的爆发,洞庭湖鼠灾的出现,又一次敲响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社会才能和谐。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不仅对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维护流域4第1页共5页亿人口的福祉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尽责任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对世界的承诺,也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和环境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2*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对我国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各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对农业部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开展人工增殖放流以及取缔非法捕捞等一系列养护长江生物资源的工作中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经过共同不懈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速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尚未形成,加上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环境承载能力低等基本国情,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依然很大,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还有可能继续加剧。这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思路去解决。如何做到在保护中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双赢目标,将是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治理和恢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宏大工程。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江各省(市)党委、人民政府,建立联动和合作机制,认真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共同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和大力节约资源,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努力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我代表农业部*以下三点建议:一是要共同倡导和落实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的科学发展理念。第2页共5页人类是自然资源利用的得益者,更应当是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