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压轴题之新定义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x,y)和Q(x,y′),给出如下定义:如果y′=,那么称点Q 为点P 的“伴随点”. 例如:点(5,6)的“伴随点”为点(5,6);点(﹣5,6)的“伴随点”为点(﹣5,﹣6). (1)点A(2,1)的“伴随点”A′的坐标为 . (2)点B(m,m+1)在函数y=kx+3 的图象上,若其“伴随点”B′的纵坐标为2,求 函数y=kx+3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C 在函数y=kx+3 的图象上,点D 是点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点D 的“伴随点为D'.若点C 在第一象限,且 CD=DD',直接写出此时“伴随点”D′的坐标, 2.定义:对于给定的一次函数y=ax+b(a≠0),把形如 y=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y=ax+b(a≠0)的衍生函数.已知矩形 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 A(1,0),B(1,2),C(﹣3,2),D(﹣3,0). (1)已知函数y=2x+1. ①若点 P(﹣1,m)在这个一次函数的衍生函数图象上,则 m= . ②这个一次函数的衍生函数图象与矩形 ABCD 的边的交点坐标分别为 . (2)当函数y=kx﹣3(k>0)的衍生函数的图象与矩形 ABCD 有 2 个交点时,k 的取值范围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半径为r(r>0)的⊙O 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 若r≤PO≤r,则称P 为⊙O 的“近外点”. (1)当⊙O 的半径为2 时,点A(4,0),B(﹣,0),C(0,3),D (1,﹣1)中,⊙O 的“近外点”是 ; (2)若点E(3,4)是⊙O 的“近外点”,求⊙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 (3)当⊙O 的半径为2 时,直线 y=x+b(b≠0)与 x 轴交于点M,与 y 轴交于点N,若线段 MN 上存在⊙O的“近外点”,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 4.材料阅读:对于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给出如下定义:若圆上存在到此正方形四条边距离都相等的点,则称这个圆是该正方形的“等距圆”. 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的坐标为(2,4),顶点C、D 在x 轴上,且点C在点D 的左侧. (1)当 r=2时,在P1(2,0),P2(﹣4,2),P3(2,2),P4(2﹣2,0)中可以成为正方形ABCD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 ; (2)若点P 坐标为(﹣2,﹣1),则当⊙P 的半径 r= 时,⊙P 是正方形ABCD 的“等距圆”.试判断此时⊙P 与直线 B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 2,在正方形ABCD 所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正方形EFGH 的顶点F 的...